4月21日下午,学校第二十二届雅昌教育奖颁奖仪式在学术交流中心第七会议室举行。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人力资源项目总监李佳丽,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出席颁奖仪式。第二十二届雅昌教育奖获奖教师、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往届雅昌教育奖获奖教师代表、师生代表参加颁奖仪式。颁奖仪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刘杰民主持。
田忠利宣读第二十二届雅昌教育奖获奖教师名单:出版学院张文红获雅昌教育特别奖;设计艺术学院巫建、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黄蓓青获教学类雅昌教育奖;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石佳子、机电工程学院李帅、新媒体学院杜宜浩、新闻传播学院孟艳芳、出版学院黄莹获科研类雅昌教育奖。万捷为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
张文红代表获奖老师发言,对雅昌文化集团和万捷董事长表示感谢。她汇报了入职北印21年的奋斗历程中,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要以此次获奖为起点,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让北印智慧在文化强国之路上绽放光芒,共同书写北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新传奇。
莫黎昕代表往届获奖教师发言。他表示,雅昌教育奖为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实现理想的舞台,这份荣誉既是激励更是责任。回顾自身发展,他感恩学校培养和雅昌教育奖的激励,分享了“基础理论+学科前沿”的教学实践、在科研领域取得的落地成果与国际合作突破以及积极投身服务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诸多努力,他表示将继续与学校各位老师们携手,为培养新时代出版印刷人才贡献力量。
万捷代表雅昌文化集团向获奖教师致以诚挚祝福,并对母校的悉心培育表达由衷感谢。他深情回顾在校求学时光,感念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师长的言传身教。万捷表示,奖项旨在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激励老师砥砺前行,不断进步。在人工智能时代,雅昌文化集团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米乐体育官方网站以更开放的姿态提供全方位配套,支持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科研探索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为母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田忠利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心系学校发展的雅昌文化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国有大事、必有雅昌”,雅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赢得业内广泛赞誉,也成为全体“北印人”的骄傲。雅昌教育奖设立25年来,已有197人次优秀教师获奖。作为企业面向教师设立的第一个专门性奖项,雅昌教育奖已成为学校表彰教学科研先进典型的重要平台,激励着老师们不断进步。雅昌文化集团的资助和支持是强大的正向激励,希望老师们将激励转化为奋斗动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学校全体教师将在雅昌教育奖的激励下,以获奖者为榜样,拼搏奋斗,勇于争先,努力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争做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张文红,博士,教授,编辑出版系主任,国家级一流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负责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等3项;出版教材、著作5部,发表高水平教学、科研论文11篇;获国家级教学奖励1项、省部级教学奖励4项。2023年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张文红密切关注出版行业和出版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锚定教学和科研融通创新,多年深耕出版教育一线,在教学、科研和出版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始终践行“德高为师,以文化人,以爱育人”。张文红以崇高的道德信念要求自己,从教育教学的点滴细节率先垂范。通过赴哈佛大学访问学习等方式不断精进学识,喜爱学生并乐享教学相长的育人过程,努力成为启智增慧的人师、传道授业的经师、学生生活的益友。
热爱教学,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米乐体育官方网站近五年来,张文红负责的《出版概论》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编的《出版概论》教材被全国50多所高校采用,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受邀担任“中国出版产业发展蓝皮书”撰写专家,已连续五年负责撰写我国出版教育的年度发展与趋势分析报告,产生较大影响。持续关注数字技术对出版教育的深刻影响,在核心期刊发表《人工智能视域下我国出版教育的机遇与变革》等多篇教学研究论文。
以研促教,以教助研,收获畅销书研究“教学”“科研”双效益。近五年来,张文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当代中国大众图书出版史》,出版畅销书案例研究系列著作6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畅销书策划与出版》等课程的教学资源。科研活动持续反哺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
倾心育人,多层面发力,收获良好育人效果。张文红带领专业团队教师锐意改革,探索卓越出版人才的特色培育模式,学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成为首个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一流专业”。担任2020级韬奋班班主任,与学生团结一心,共同营造“温暖、友爱、好学、奋发”的班级氛围,善于激发班内每位同学的潜在动能,育人效果显著:2020级韬奋班获评北京高校“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全班36人有17人考取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取得该专业历史上最好考研成绩。
黄蓓青,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印刷工程系主任,在校任教38年,从事印刷专业教学与科研。担任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版印刷分委会委员。讲授的《印刷原理及工艺》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所编著的教材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教材。近5年,主持科研及教改项目7项;第一起草人制定已发布国家标准2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0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件、软著1件。获评校级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作为系主任,黄蓓青负责印刷工程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在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认证的印刷工程专业。基于以学生为中心、OBE(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完成了《印刷原理及工艺》在线课程建设,已在“学银在线”上发布,并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发了《凹版印刷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开展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水平与质量。
作为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下的“先进油墨与印刷”团队负责人,为助推印刷“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黄蓓青开展环保和功能性油墨研发和印刷应用技术的研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行业发展难题,承担武汉膳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豹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钞油墨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研发先进油墨项目,制定油墨及印刷的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发表高水平论文,授权发明专利。相关的系列成果,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领导的肯定。
秉承“立德树人”“德为师之本”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师德修养,黄蓓青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担任2018级印刷卓越班班主任,该班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考研通过率达到56%。
巫建,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文创产品设计教研室主任,新文创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京味文化、文创IP、文创智能创新生态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近5年获评校级一流课程1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校级青年教学名师、校级师德先进个人,参与设计学科规划建设和工业设计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校级教改重点项目、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等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主持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企业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22项,出版专著1部,编著教材1部。
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2篇,2篇登上期刊封面被重点推荐。带领学生团队连续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艺展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北京文博大赛、北京礼物等系列省级以上奖项55项。
项目和研究紧紧围绕学校学科特色优势,完成北京社科基金结项,深入梳理京味文化内涵和外延,通过创新设计,探索继承、传播、弘扬、发展京味文化的途径,拓展了京味文创的研究价值,为开发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服务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阶段性成果被市委办公厅内刊采用,得到国家级领导的批示肯定。
作为设计师,创作优质的设计作品是根本使命;作为大学教师,学生的专业提升和个人成长是必然责任。巫建在学校服务国家与北京重大设计活动中贡献力量,带领学生参加“‘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开展文物活化设计与研究。项目文创IP铜坐龙亮相央视一套《开学第一课》、“2024北京春晚”,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案例,是深入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典型成果。发起全国数字文创大赛、一起印造局×科普教育计划(中国科协)、文创创造营品牌活动。
与社会组织、行业领头企业合作,中国篮球文创开发、菜鸟绿色产品创新、“东方之韵”香氛文创等产学研项目,一大批设计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学生们真真切切地实践从文化资源到文创设计方案再到文创商品市场销售的完整过程,坚定了文化自信,增长了本领才干,增强了行业使命。